AI導論(一)

何謂人工智慧?

這應該是所有想學習AI的人的第一個問題。
事實上,對於「智慧」的定義一直以來都不甚明確,因此能被稱為人工智慧的領域也相當廣泛。我們在這裡不會詳細的探討形而上的定義,而是會簡單說明它的歷史,以及幾個人工智慧發展方向。

早期歷史

如同其他許多的學科, 最早有關人工智慧的文章來自於神話體系。從希臘神話的機械人以及人造人而來,而在這之後的千年,世界各地都有關於人造人的嘗試與傳說(自動人形,魔像,我們常聽到的少林木人巷等等。),這些也會被視為機器人學的起源。
1950年,艾倫·圖靈提出著名的圖靈測試,為人工智慧的「智慧」做了個可以被多數人接受的定義。

圖靈測試

「如果一台機器,透過電子設備,能夠與人類展開交流,而且不會被分辨出其機器的身份,那麼稱這台機器具有智慧。」
以1950年代的通訊設備來說,能利用的通訊設備還只有文字交換能力。也就是說,你能不能分辨你讀到的文字是由人類發出的還是機器發出的?
這個測試讓人們對於人工智慧有了更具體的想像,可以說,到現在人工智慧努力的方向,都是要通過這個測試。
也因為提出了這個概念,圖靈被稱為AI之父(註1)。
但是,一直到1956年,人工智慧才被正式承認為一門學科。

達特茅斯會議

1956年,約翰·麥卡錫等人招開了一次學術研討會。會議的結論定義了現在的人工智慧領域:計算理論、自然語言處理、神經網路系統,機器學習等等,以及最重要的,人工智慧一詞的出現。麥卡錫因此也被稱為AI之父(註1)。
(下篇待續)

 

註1:這兩人的成就都可以被尊為AI之父,不過這個就可以牽扯到英國學界與美國學界的故事。另外,圖靈一直到2013年才洗脫罪犯的身分。

Read More

Python IDLE簡介

我們介紹過Python的hello程式,而今天我們就要從IDLE開始。

 

當我們下載並安裝完Python之後,程式列會出現Python的資料夾。

我們點選這個IDLE。

此處的作業系統以樹梅派為例

 

不同於常見的IDE(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,整合開發環境),Python使用的是IDLE(Integrated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,整合開發學習環境)。至於差在哪裡,嗯,好問題。

 

而在開啟之後,會出現一個shell。他會顯示電腦的一些資料,與Python現在的版本。

可看出這是 for linux 的Python 3.5.3 版

 

這個shell與使用命令提示字元開啟Python的效果相同。

至於一般的程式碼編輯模式,又稱為editor,看起來會像這樣:

editor與shell

 

在editor編寫完成的程式會回到shell執行,而在shell內執行也是可以的。

在editor裡選擇Run執行,更快的方式就是按下鍵盤的F5

 

另外,IDLE也可以調整顯示的字形或大小。

Options→Configure IDLE

 

設定方法都一樣,在Options底下的Configure IDLE。

設定視窗

 

在這裡就能調整Python的顯示方式了。

調整後的結果

 

Python內也帶有說明文件,可以在這裡看到更詳細的說明。

裡面有其它更加詳細的說明

Read More